温暖人心的妈妈菜
专栏:交流文苑
发布日期:2014-01-24
阅读量:4369
作者:佚名
得知我们终于顺利抵达了台南,协会会长刘达林老先生硬是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亲自驱车前来带领一行人往老顾家眷村菜饭馆,说无论如何要好好为大家洗尘。
那天,正值隆冬时分,暮色四起,台南的天空格外阴沉,大家置身他乡,倍感清冷。但先生的一番心意,让人情不自禁马上从冰冷的谷底弹上温暖无边的晴空。
室内,顿时一片春意融融……
刘老说:品种繁多、口味丰富的小吃,一直是台湾的骄傲。而从台北到台南,有许多著名的眷村菜。陆光小馆、忠南饭馆、二空眷村小馆、干城米干、克难美食馆……是记忆中岁月的军旅痕迹;山东姥姥面食、唐妈妈牛肉面、吴妈妈米粉焿、刘家酸菜白肉锅、屏东任家凉面……则是抱团时暖暖的邻里亲情。
简单的介绍,让大家顿时期待不已:原汁原味的眷村菜,究竟是什么滋味的呢?
店主人老顾得知是大陆来的客人,急急从厨房跑来招呼。他老家在湖南,所以店里的菜尤其擅长辣味。来不及抹去额头的汗珠,他迫不及待介绍起来:店里的所有小吃美食都和眷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小吃美食突然爆发出来,那是因为许多眷村的老兵在这时段退役,这些老伯伯和老伴开始热心搞美食,成就了众人相传的眷村菜!就这样,几乎快要伴随眷村的改建与老一代人逝去的眷村菜,在眷村子弟、台湾知名制作人王伟忠的带动下又咸鱼翻生,在目前台湾餐饮界重新红火起来。”
菜,终于上齐了。著名的三杯鸡、地道的麻辣锅、肥胖的山东馒头、香醇的豆浆烧饼……五颜六色的菜肴,满满地摆了一大桌。
浓郁的香味穿越了鼻腔,温柔地弥散在大家的心头。
哎呀,我的口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凶猛地在滴嗒了。刘老的一声起筷,大家便毫不客气地将筷子乱七八糟地伸向各个碟盘了。果然,一品尝,我发觉眷村菜多取自于便宜食材,属于非常普通的家常口味,但奇怪的是,我竟然无法细分出究竟是哪个省份地方的风味。
原来,有着浓浓人情味的眷村菜又叫妈妈菜。在往日物质匮乏的眷村,心灵手巧的各地妈妈们都练就了就地取材、调合口味的好功夫。军中的丈夫好容易才回趟家,大小团圆吃餐饭,当然要给他最合口的饭菜;在眷村的大院里,孩子们今天到王婆婆家吃,明天又到李妈妈家尝,“谁家的饭香”更激起妈妈们的好强心。她们相互串门取经,又口味改良,湖南菜太辣,北方妈妈就加减调料;北方菜味清,南方妈妈就将酸菜白肉加上麻辣蘸酱;安徽豆腐坨太素,上海妈妈就把它加上狮子头,变成“眷村狮子豆腐头”……眷村,成为大江南北家乡菜的交流中心;因陋就简的“私房菜”,在邻里间分享着浓浓的人情味。
刘老先生还告诉我们:这些打着“眷村菜”名号的餐馆小店,多依附在由眷村改建为国宅的小区边,出身眷村的店主翻箱倒箧,从父母从大陆老家带来的樟木箱子里或老爸的床底下,挖出旧军服、勋章、军刀、老照片,用来东挂西摆地布置餐厅;菜单上并清一色标明是“小时候吃的菜”;来往客人大都是多年邻居朋友,老板客人亲如家人,整个餐厅用餐的气氛,也像回家一般温暖亲切;而在选举民意代表期间,这些餐馆更成为国民党的助选总部。
老顾也插话说:自己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办法将饭馆继续扩大经营。他将希望寄托在儿子小顾身上。
说话间,外出应酬的小顾赶回来了。他欢喜地前来陪坐。小顾才35岁,并且受过很好的教育,原来在一个单位里做行政人员。因为不忍心父亲的一生心血就如此被湮没,并本着发扬壮大眷村菜、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想法,才舍弃了大好的前程回来台南继续这个老旧的饭馆。到了这年轻的一代,小顾更在意的是在保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如在环境上小顾保留了旧貌,但也引入了新的机制。如清洁餐具的流程更简便卫生、管理服务人员创新到引入股份制等等。
得知小顾因为忙碌父亲的菜馆还没有空暇考虑终身大事,我一时口快,说:“干脆上大陆火爆的《非诚勿扰》节目,牵手一个贤惠的姑娘回!典型的富二代嘛,很多人喜欢的!”
小顾连连摆手,忙说:“千万别叫我富二代!千万别叫我富二代!”原来,对于新一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台湾年轻人来说,说他是富二代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反而是讽刺他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在小顾看来,如果被人称为富二代,出入豪车,衣食无忧,却工作无着,一旦被人发现,不但不会被羡慕,还会给大家看不起。因为他们觉得依靠别人非常可耻,这是无能的表现,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
这顿饭我们吃得前所未有的漫长,大家吃吃说说,说说吃吃,有时候停下来亲昵地碰几下杯子……有人甚至轻轻哼唱起余光中先生著名的《乡愁》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席间,满是别样的情怀。
我一向惧怕饭局,怕它的无聊得漫长。不知道为什么,这顿温暖人心的晚饭,这些普普通通的妈妈菜,却让我强烈地盼望:时间的钟啊,你可不可以流淌得缓慢一点,更缓慢一点……
摘自《中山日报》 作者:陈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