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山市台湾事务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默默的感动
专栏:交流文苑 发布日期:2014-04-10 阅读量:4298 作者:佚名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嘉义。我姓陈,很高兴为你们导览。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些桧木建筑群,曾是日治时代的历史文物……”12月10日,在台湾嘉义市,身穿墨绿中式棉衣的导览陈女士热情地领着我们这群远方的客人游走在由大量木构造建筑群组成的桧意森活村,体验桧木小火车,观赏木材环绕的椭圆形高塔……她的解说专业而富人情味,一脸谦和的笑容又让人分外亲切。经过聊天我们得知,她其实是一名志工。 
  台湾的 “志工”,其实就是大陆所说的志愿者。在台湾,志工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普遍的存在。在这次台湾行中,我们就一路遇到不少志工。 
  在高雄下了高铁,前来接我们去佛陀纪念馆的大巴车司机,就是一名佛光山的志工。“他们都是义务劳动,有时候甚至便当都是自己带的。”随车的导游告诉我们。而在佛光山举行华文媒体高峰论坛期间,志工们亦在场馆内忙碌着,他们负责维持秩序、提供咨询指引等。佛光山拥有相当数量的志工,他们认为做志工是很好的助人方式,也是很好的自我修行方式。据了解,为了提高志工服务的能力和技术,佛光山还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方式多种多样,如工作坊、小组讨论、传帮带、户外活动等,而不仅仅局限于大讲座,个人觉得这些挺值得大陆志愿者学习。其实,台湾志工一开始就主要是宗教团体跟慈善团体在推动的。这里不能不提证严法师一手创建的慈济基金会,它是全球最大宗教慈善组织,旗下有200多万名志工。不论岛内外,只要需要人道关怀,就会看到慈济志工的身影。 
  在彰化鹿港小镇,为我们导览的男士也是一名志工。他个子不高,身穿摄影马甲,脖子上挂着沉重的摄影相机。“有人问我,做导游怎么还挂个这么重玩意,其实我都习惯了。因为我一边为你们做导览,一边也在收集文化影像资料。我觉得,两岸交流融合,文化是最不可缺的。我只是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名志工言语中所流露的一种使命感,普遍存在于我们这趟台湾行中所接触的志工身上。如嘉义市的陈女士,她也是为当地文化局提供志愿服务的,当地文化局长见到了她,也尊称她一声 “陈老师”。“我以前是一名家庭主妇,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家里待着也没啥意思,我愿为嘉义这片美丽的土地做点什么。”陈女士言语中饱含对家乡的热爱。 
  政府单位中也有志工。在台北信义区户政事务所,我们看到好几位志工在前台、茶水等不同岗位服务,其中不少是老年人。该事务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所里有二十多名志工,是分不同时段提供志愿服务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开始在社区推动义工,随后义警、义交、义消等相继出现,志工服务向医院、学校及社会其他领域不断延伸。2000年,台湾出台了“志愿服务法”,对志工从招募、训练、管理、保障、补贴到奖励都有完整规定。现在从事志愿工作的人大概有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和学生等。相关资料表明,现在活跃在台湾社会的志工团体有两万多个,涉及文化、社区、医护、残障、环保、法律、动物保护等,志工人数高达30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15%左右,年龄从10岁到80岁。 
  为什么台湾的志工事业如此蓬勃?我心中很好奇。 
  据台湾《旺报》资深记者庆正介绍,台湾社会对志工非常尊重,做够了一定的小时,相关部门就会颁发一个奖章,无论去旅游还是度假,都会有一定的优惠或免费,即使私人景点也会自觉遵守。每年的5月20日是台湾的“志工日”,台湾还设立了一个“金驼奖”,专门奖励贡献突出的志工。我想这还只是表面的原因。 
  “台湾社会这种义工传统其实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些人愿意做义工的工作,能感觉自己被需要,大家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在透过真实的实践中,才会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所在;更重要的是,在担任义工的过程,在跟别人互动的过程,不失为一个保持身心健康的好方式。”台湾《联合报》大陆中心财经组召集人林则宏的一番话,可谓切中了要点。 
  其实近几年来,大陆的志愿活动发展也非常迅速,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加。要说台湾的志工有何特别,个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台湾的志工从事志愿服务,就像做平常的工作一样,要不是他们衣服上的志工标志, 你不会知道他就是志工的。而大陆的志愿者行动就少了一点“自然”的意味,似乎形式的东西多了些,政治的色彩多了点。 
  作者:曾淑花   摘自《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