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山市台湾事务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探访台湾茶乡坪林
专栏:宝岛台湾 发布日期:2014-02-18 阅读量:16786 作者:佚名

 

1532053306537047145.jpg

坪林老街上的茶铺成行成市,茶字店招随处可见,成为一大街景。 


  到台湾旅游,除了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点外,还有很多去处,各具特色的老街,以地方名特产品为招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精致又耐看。 
  茶是中华民族最高贵也最大众化的饮料,饮茶、品茗及由此形成的茶文化在中国堪称源远流长,独一无二。对有兴趣了解台湾乃至大陆茶文化的旅行者来说,从台北市驱车约40分钟,到位于台北县东南群山环抱,林木茂盛的茶乡坪林去走一遭,作一番实地探访,品茗、买茶、观景,肯定不虚此行。 

坪林的包种茶 

  三面为茶园衬托、坐落在北势溪畔的坪林茶业博物馆,为一闽南安溪风格的四合院建筑,占地2.7公顷,是台湾最集中和充分展现茶文化的场所。其建筑采用安溪式,就已是一种历史连结,因为坪林现在制作的包种茶,就是150年前的福建安溪县人王义程所创制,后来才传到台湾的。 
  据日人井上房邦氏的调查,王义程所创制的包种茶,系仿武夷岩茶的制法制作安溪茶,并由他倡导及传授制法。茶叶制成后,还须用方形福建毛边纸两张内外相衬,放入茶叶四两包成长方形的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包外再盖上茶名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然后运往福州加入香花出售,或经由厦门直接运销南洋,也因此传到台湾的南港和包括坪林在内的文山等地。这是包种茶制作的开始,也是包种茶名称的由来。只不过由于土壤、气候的关系和制法的不断创新,台湾的包种茶后来又在发展传统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现盛产于台湾北部的包种茶,以外观似条索状,色泽翠绿,水色蜜绿鲜艳带金黄,香气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润带活性而闻名。与冻顶乌龙茶并称为台湾两大茗茶,因而素有“北包种,南乌龙”的说法。近两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包种茶还击败同属台湾的阿里山高山茶而荣获冠军。坪林就是台湾盛产包种茶的茶乡。 
  行内人士都知道,台湾北部所产的包种茶以台北文山一带产制的品质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又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文山茶区涵盖台北市文山、南港,台北县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乡镇。面积约2300多公顷。区内茶园分布于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区,环境特殊,尤以坪林山明水秀,气候终年温润凉爽,云雾弥漫,土壤肥沃,所产之包种茶品质也最佳。 
  坪林乡的茶农介绍,好的包种茶特别注重香气,这种高香味的茶,贵在开汤后香气浓郁与否,香气越浓郁代表品质级别越高,也越能入口滋味甘润、清香,齿颊留香久久不散。还因其具香、浓、醇、韵、美集于一体的特色。故素有“露凝香”、“雾凝春”的美誉。 

连结两岸茶的历史和文化 

  实际上,除了建筑的外观和造型本身,在坪林茶业博物馆,能看到台湾与大陆茶的历史和文化连结的印记之处,可说俯拾皆是。 
  博物馆的入口处,一块悬挂在正厅中间的壁饰,汇集了古今书法中隶、楷、行、草对茶字的写法,加上旁边辅以的百年茶树老干实物标本,在予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已将馆内所要彰显的茶的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开宗明义,简洁明了,形象点出。 
    博物馆共分展示馆、活动主题馆、推广中心三大部分。 
  展示馆内又分茶史区,茶事区、茶艺区三个小部分。茶史区既介绍茶的缘起,中国历代制茶技术的变化,也介绍饮茶礼仪的沿革,茶文化与商业发展的关系。依着时间的推移,层次分明,一一予以列出。茶事区介绍茶的专业知识。从茶种、茶叶的分类、茶的组成成分、到制茶与茶叶产销的关系,茶叶评鉴的过程,均予以详尽介绍,并利用模型与实物交错进行展示。茶艺区则介绍如何判断好壶,养壶、通常和特殊的饮茶方式,将茶与茶具的关系予以充分说明。 
  展示馆最大的特色,是在茶史区采用现代蜡像技术制作了多个模型,来形象地再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场景。从中观众既可看到栩栩如生的茶圣陆羽,正托腮凝神,伏案撰写《茶经》,也可看到依据南宋画家刘松年《茗园赌市图》意境重现的宋代茶馆中“点茶”、“斗茶”的情景。还可看到清代茶馆日益世俗化,不但文人雅士、生意人、普通平民也加入喝茶行列的盛况。《茗园赌市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乃不可多得的弘扬茶文化的历史珍品。画中既有老人、妇女、儿童,也有挑夫和贩夫,男女老幼一起围观“斗茶”。参加斗茶者则自己携带器具,一边品尝一边夸耀自己的茶品。为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馆员介绍说,因为陆羽推动了唐朝中期以后中国茶文化和茶叶贸易、制茶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馆中对唐以后的茶史有更为详尽的介绍,在茶农和茶商的心目中,陆羽不仅是茶圣,而且还是茶神。 
  在活动主题馆中,台湾著名微雕家陈逢显雕刻的“世界最小茶壶展”正在这里展出,需透过高倍显微镜才能欣赏到的这些微小茶壶,吸引了很多民众好奇地观看。博物馆每一季度都会举办一个以茶为主题的展览,馆中大部分展品是固定的,但主题馆中的展览却是来自四面八方,定期更换,常展常新的,这些汇集各地精粹的展览不断丰富博物馆的内容,为博物馆源源注入新的活力。 
  来到推广中心,发现这里不仅陈列着坪林的包种茶,而且还有台湾其它地方的名茶,包括阿里山的高山茶。问馆员为何陈列的不只是坪林产的茶。回答是,茶文化既是坪林的,也是台湾和大陆甚至世界的。茶博馆就是要海纳百川。听其答案,确有点出人意料,坪林人的气度,于此或可见一斑。 
  博物馆的东侧,是仿江南古典亭园式建筑而造的紫竹楼与明月楼,由曲径、廊、假山、飞瀑、角亭、鱼池、修竹组成,参访完各分馆后,面对徐来山风,在这里品上一壶清香爽口冷泡包种茶的笔者,因多少有了点茶文化的熏陶,对茶的感受,已自不同。 
  也难怪坪林乡观光协会的负责人,常在茶博馆为游客冲茶、泡茶,介绍包种茶和其它台湾名茶的陈耀章先生敢说,未来大陆游客来时,要论精致和耐看,论文化底蕴,坪林是一定不会输给别的景点的,说不定那一天,我们这里首创的冷泡茶饮法,也会在大陆蔚为时尚。陈先生所说的冷泡茶,顾名思义,就是用冷水来浸泡包种茶叶,这样泡出来的茶暑天喝起来十分凉润爽喉,味道也似更为醇厚。 

茶香扑鼻的坪林老街 

  在台湾,有很多老街,如大溪老街、乌来老街、淡水老街等等。老街者,因其老,故多少要有些历史积淀,用闽南话来说,就是得有些“古早味”,仅此仍不够,还得或以旧屋胜,或以美食名,且各具特色,如大溪老街的巴洛克建筑、黄大目豆干,乌来老街的原住民风味烤野猪肉,竹筒饭,温泉蛋,淡水老街的鱼丸、鱼酥、铁蛋等。可说都是名闻遐迩,别无分号的。 
  老街者,又因其为街。故得是成行成市的市集所在,为一地的商贩聚集之所。物畅其流,路畅其道。 
  位于坪林乡中心的老街既为老街之一,自然也就有其它老街所具的共性,这从老街上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主祀玄天上帝的保坪宫,以及硕果仅存,靠近乡公所的几栋斑驳陆离,闽式红砖配搭西式拱廊的建筑上灰旧的石板墙、石柱,便可窥见老街的形成已有些年头。 
  所不同的是,因为坪林是台湾著名的茶乡,一乡七村中有八成居民为茶农,故坪林老街也以茶名闻,以茶为特色。尤以老街店家的屋角,几乎家家悬吊着的绕有瓷制绿色茶藤,写有“坪林形象商圈”字样的白色大茶壶,看起来最为惹眼。 
  走在坪林老街上,处处可闻茶香扑鼻,笔者粗略算了一下,长约150米,宽约5米的老街两旁,仅商铺上悬挂着直径约1米,红底白色茶字圆形招牌的店家就有八、九家,店内高挂着因茶获头等奖,特等奖牌匾的店家也有六、七家,有的一家就挂着二、三块,甚至三、四块牌匾。炒茶、制茶就在店内的也随处可见,零售、批发则听客尊便。店家还会讲解茶的来龙去脉,请游客品茶。 
  老街上的“福长百货行”,因先人来自福建长乐而得名,是一家已经营了四十多年的老店。热情好客的老板娘林月娥正在店门口售卖专供游客品尝的美食。看这些美食,从茶油伴面线、包种茶贡丸汤、到茶冻、手工茶麻糬,无一件与茶无关,吃起来满口淡淡的茶香,再喝上一口沁人心脾的包种茶,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林月娥真正拿手的还不是烹调美食,而是用手工制作茶叶枕头。 
  林月娥介绍说,用包种茶梗制作的茶叶枕头有股持续的清香,因为干燥的茶梗之间有空隙,增加了空气的对流,夏天枕起来会更透气、凉爽。此外,枕头内的茶梗还有按摩的作用,茶香可促进睡眠,很适合压力大,容易失眠的现代人。 
  五六年来,由于时不时有顾客来定做,林氏茶枕头的声名因此远播。“福长百货行”的门口,贴有一副对联,上联写着“财如甘露四方至”,下联是“利似和光万里来”。横批是“门庭若市业兴隆”。林月娥说,“就等着大陆游客来了”。 
  文图/陈立宇(发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