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山市台湾事务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辛苦了,台湾文艺大叔
专栏:交流文苑 发布日期:2014-06-03 阅读量:5338 作者:佚名
  今年5月,台湾戏剧大师赖声川担任艺术总监的乌镇国际戏剧节正式揭幕,那里的六个剧场,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戏梦人生。如3年前筹划、设想的一样,他让乌镇变成了“楚门的世界”。然而,“楚门的世界”又岂止仅存于乌镇。于我而言,每个剧场都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一道大幕切分着两个不同的空间,大幕前,平凡人旁观着戏中人的异样人生,大幕后,戏中人过起了平凡人的百味人生。两个空间交错、共融,迸发出绚丽花火。也正是那鬼魅般的花火,教我难以消亡,始终迷恋。 
  记得小时候,总依恋剧场那刺骨的冷气味,每每置身剧场总觉异常兴奋,犹如心瘾,未曾泯灭,也不想抽离。长大后,在剧场工作,让我更理直气壮地打听光影背后的点滴故事,窥探个中之美。在剧场内摸爬打滚的数年,我艳遇了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碰面、交谈,仿似在翻开科克托的《陌生人日记》,掀开那藏有故事的外衣,邂逅躲藏在故事外衣下的你我。而在我触及的各色人物中,有一群可爱的台湾文艺大叔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或是台上焦点,或是随团勤务,隶属不同领域、范畴,却带有同样的热诚、温婉与恬适。 
  3年前,就在赖声川导演筹划打造乌镇国际戏剧节的那年初秋,一支名叫小巨人丝竹乐团的台湾青年乐团,也正密锣紧鼓地筹备着建团十周年的首次大陆巡演。出于工作的原因,在乐团来陆前半个月的某个周三下午,我在电脑旁与乐团音乐总监暨指挥陈志升先生通起了电话,希望能从他口中获知乐团的最新动态。电话的那头,是一位拥有着热忱与使命感的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擅长研究冬虫草人工繁殖的微生物与生化学博士。起初,我稍感紧张,担心这位在众多光环照耀下的音乐宠儿会难以攀谈。但,数回对答过后,我们慢慢变得熟络,话题渐多。我们开始闲聊起台湾的民乐、天气、人和事,甚至指挥本人的“乐坛绰号”——“小巨人”,短小精悍、而富有爆发力。虽素未谋面,但电波中的平静对谈,却使我感觉舒心,仿似正与久违的朋友闲话家常。当天由于陈指挥还需指导乐团开展排练工作,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就此匆匆话别。往后的交流中,这位为音乐痴狂的生化博士,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我心中台湾可爱文艺大叔的典范之一。 
  今年盛夏,在剧场里,我遇见了另一位忙碌着的台湾文艺大叔。他是,台湾著名儿童剧团、纸风车剧团的团长任建诚先生,大家都亲切地戏称他为“番薯团长”。任团长除了行走江湖的名号有意思外,他还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学。在他带领的团队里,没有刻板的团队分级,只有合理的团队分工。剧团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运营一场演出,大家如同在参与一场角色扮演游戏,团结、协作换取的不是高分晋级,而是让演出顺利推进,以精彩赢取观众的掌声。虽然“番薯团长”以理性经营着剧团,但剧团却并不冷感,反倒带有一份温润的人情味。演出结束当晚,团长提出要向剧场赠送纪念品。当时猜想,大抵也是画册、音像等常规礼品,但让人意外的是,纪念品竟是一张留有剧团所有演职人员签名、寄语的小板凳。这张板凳是演出中的一项道具,剧团成员在板凳面和四条凳脚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感言与祝愿,并细心地用不同颜色的签字笔在祝语旁标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姓名以及添上友善的笑脸符号,让这件原本平平无奇的小道具,成为独一无二的珍贵纪念品。触摸它,仿如翻阅昔日离别纪念册般温馨、窝心。 
  从前,朗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能丈量出两岸之遥;现在,一座舞台之上,穿插上演的两岸故事,却让人感知两岸相连。诚然,宝岛风光美好,但美的绝不止是风景,还有人。除却舞台上的华丽呈现,大幕之后,为演出倾诚奉献的人儿也同样可歌可泣。每次在剧场里碰见为艺术质量执着、穿梭劳碌的台湾文艺大叔们,我总想对他们说句:辛苦了,大叔! 
  作者:郑卉欣   摘自《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