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山市台湾事务局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高位求进广开招贤纳才路
专栏:台务动态 发布日期:2014-03-31 阅读量:4911 作者:佚名

首届“中山人才节”构建海内外人才交流平台

1531711672251006009.jpg


1531711672284032638.jpg
28日,首届"中山人才节"两岸四地高校暨中山潮州人才交流会在希尔顿酒店举行。 记者 吴飞雄 摄

  昨日下午,首届“中山人才节”迎来了两岸四地高校暨中山潮州人才合作交流会这一重头戏。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知名高校硕士博士生以及相关高校官方代表共约150人,就如何深化两岸四地人才合作方略与路径,为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建言献策;另外,还有上百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地的海(境)外高层次人才将携带项目或技术到中山参加对接活动,推动国际一流科技成果,为中山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核心动力。 
  站在中山看世界,中山的引才之策充分体现了国际视野,以务实创新精神推动海内外人才的交流、对接与合作。无疑,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人才交流“大平台”。 
  ●昨日下午,首届“中山人才节”迎来了两岸四地高校暨中山潮州人才合作交流会这一重头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与各界人才代表畅谈心声,期盼中山与天下英才共圆好梦。 
  ●薛晓峰指出,国以才治,业以才兴。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山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的生动局面正逐步形成,这为中山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当前,站在科学发展高位求进新起点的中山,酝酿着不少发展机遇,也亟待更多的合作支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今天的中山市,既是一座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人文荟萃之城,又是一片需要人才也孕育人才的干事创业热土。我们真诚地希望与所有关心中山、支持中山、热爱中山、服务中山、建设中山的人才一道,共同投身到建设更加美丽中山的宏伟事业中!”薛晓峰以一番肺腑之言,向各界人才发出了盛情邀请。 
  ■内容摘要 
  昨日,100 多名两岸四地的硕士博士来到中山,参加“两岸四地高校暨中山潮州人才合作交流会”。上午他们参观了翠亨新区,并进行了相互的交流和碰撞。 
  专家指出,中山通过“人才节”建立了人才的大平台,同时,还需要“大政策”的引导,只有通过政策创新,“通过大政策建立大项目,引进大人才。”领军人物来了,企业老板自然也跟着来了。 
  近年中山创新性地推出了 “三个一样”政策,广开进贤纳才之路:本地培养人才与外地引进人才待遇一样;体制内人才与体制外人才待遇一样;市属人才与央属、省属人才待遇一样。 
  本届人才节的主题“人才支撑发展”,奠定了中山未来几年的人才工作方向:以人才推进经济建设,以人才撬动产业转型,以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专门出台了 “人才支撑发展计划”,瞄准“四重”(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配人才。 
  ■人才汇聚 
  百余名研究生“探营”中山 
  昨日,100多名两岸四地的硕士博士来到中山,参加“两岸四地高校暨中山潮州人才合作交流会”。上午他们参观了翠亨新区,并进行了交流和碰撞。 
  明畅是澳门城市大学研究生会主席。他告诉记者,他不是第一次来中山,却是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了解中山,“以前都是来这边旅游,因为离澳门近”。来自天津的他,本科就在澳门读,他说自己一直关注粤港澳合作,“看好这个区域”,不过,此前更多地关注深圳、珠海。昨天上午,他们前往翠亨新区参观,才发现原来这个地方也非常有前景。明畅说,毕业后中山将成为他就业的新选择地,“毕竟这里的房价比深圳珠海便宜很多”,他说,如果同时也有好的发展机会,会优先选择中山的。 
  “事实上,香港研究生和博士生也非常愿意到内地工作。”香港大学研究生会主席王爽说,但是,苦于没有更多的沟通平台,“只有自己和导师的网络”。王爽说,中山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如果能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譬如召开研究生博士生论坛”,就能够让更多的毕业生了解中山,从而喜欢中山,留在中山。王爽说,中山可以和香港的一些机构合作,组织学生来到中山翠亨新区参观,去大一些的企业参观,让中山能够成为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之一。王爽说,此前重庆市前往香港大学招聘,让香港大学生了解了重庆的发展,“中山也可以到香港的高校招聘,延揽更多的人才”。 
  科研平台也是博士生关注的问题。来自中山大学的博士生黄国家说,很多企业说大学生不愿意去一线,其实并非如此,“去了以后,我们能够干啥呢?”黄国家希望企业能够提供较好的科研设备和科研环境,而政府能够提供良好的软性配套环境,如住房、医疗等。 
“海归”博士书写创业故事 
  这一百名来中山“探营”的在校研究生或许有一天会和同样来参加“人才节”的百名“海归”博士一样,成为创业的主体。 
  阿克伦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黄然和中山的缘分颇为长久。1997年,他曾在中山参加一次全国奥赛,“环境好,空气好”。这一回来中山,他带来了创业项目——治理PM2.5的项目,希望能够在中山找到合作伙伴,并再次开始书写自己的创业故事。像黄然一样,越来越多的“海归”来到中山这片创业沃土。 
  由蔡伟文博士主导的康源基因芯片项目此次参加了今年的3•28上台签约。康源基因是由美国 HalgenCorporation 公司联合国内外的产业投资资本共同投资成立。是2008年由蔡伟文博士在美国创立的专门从事疾病诊断基因芯片生产和应用研究的高科技公司。蔡伟文是广东人,长期在国外工作,对国内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太熟。谈起中山的创业环境,他表示中山在硬件软件方面都很好。 
  “离开国内20多年,自己没有在国内创过业,对国内政策不了解,但是来到中山时,政府会有专门的部门的一帮人马,帮助我们了解相关的政策。”蔡伟文说,政府工作细到项目选址、报批等,让创业者能腾出更多时间来干事。 
  广东和博制药有限公司是此次3•28招商中,落户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的一个新项目。公司董事长史敏两年前才开始真正接触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以前听说但没有详细地了解。他说,中山在海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中山美丽的环境将会吸引更多的“海归”来创业。 
  史敏递给记者的名片还是上海和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还没来得及印中山公司的名片。“我们在上海张江高科园搞研发,中山主要是生产。”史敏介绍,明年第一季度开始建设厂房,预计明年把中山厂建好,2016年药证申报办下来,5年以内计划达到6亿的产值。史敏说,将来还将一部分研发力量放在火炬区国家健康产业基地。 
“人才节”构建人才交流“大平台” 
  如果说学生们和创业者们关注更多的是个体的发展平台,那么校长和专家们关注的则更多是长效的合作平台。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说,中山大学和中山市的人才合作历史悠久,已经举办了38期干部培训班,培训人数1500人次;与中山合作的科研项目120项;和古镇实行的一校一镇的合作模式也得到肯定。今年人才节,中山大学与中山市签订新的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中山大学中山研究院将以中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为中山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城市是大学发展的重要依托,大学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山也签订了深化合作的协议书,学校党委书记王志强表示,未来将重点在研究生层次教育,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教授成果与中山企业对接方面深化合作。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三句话不离本行,他建议,两岸四地的合作首先应当是教育层面的合作,“这样人才合作才是有根之木,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他甚至憧憬在中山能够建立一个世界华人大学,将两岸四地的优质办学力量集合。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说,中山应当以创业为主轴,吸引港澳人士来中山。他建设中山建立港澳台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吸引港澳台青年来中山创业。尽管中山有着地缘和人文优势,但是,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中山如何在其中凸显自己?“一个地方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有大手笔,中山的大手笔就是通过‘人才节’建立人才的大平台,同时,还需要‘大政策’的引导,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优惠政策。”刘良认为只有通过政策创新,通过“大政策建立大项目,引进大人才。”领军人物来了,好的学生,企业老板也跟着来了。 
  台湾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所长林德昌说,两个礼拜之前,他在白云机场接到活动的邀请,还在考虑要不要参加,因为“出差太频繁了”。后来,他仔细看了议程,觉得这个议题非常有意义,因此“排除万难,冒着家庭破裂的危险来”。林德昌的一席话引起了在场嘉宾的掌声。他说,无论从两岸关系,还是中山的发展,人才的交流和合作都大有可为之处。 
  两岸的合作交流中,传统的议题上已经开了很多会议,中山是否在议题交流中有所创新?林德昌提供了自己的思考。“社会服务、社区发展、城市规划、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环保生态这些议题都可以探讨,“不同的议题带来不同的专业人士,如果能够建立很好的机制和平台,让两岸四地的人才共同参与,这将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创举,一个特有的品牌。” 
  林德昌说,中山不仅有着良好的地理优势,同时因为是孙中山的故乡,有着特殊的城市地位:“不管两岸有多大的分歧,中山思想是两岸的共有遗产。”他认为,议题的交流还应当将民间组织纳入参与范畴。 
  ■政策解读 
  人才支撑发展计划广开进贤纳才之路 
  事实上,中山近几年来不断推出关于人才的政策,其中不乏具有创新性的“大政策”。作为政策支撑,中山市创新性地推出了 “三个一样”政策,广开进贤纳才之路:本地培养人才与外地引进人才待遇一样,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体制内人才与体制外人才待遇一样,凡是符合相应条件的人才,都可以享受10-100万元的购房补助、1000-5000元政府津贴以及 “一站式”的人才服务;市属人才与央属、省属人才待遇一样,并为此专门修订了现有的人才政策,规定中央和省驻中山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均可享受与市直单位高层次人才同样的购房补助和市政府特殊津贴。 
  本届人才节的主题“人才支撑发展”,则奠定了中山市未来几年的人才工作方向:以人才推进经济建设,以人才撬动产业转型,以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人才支撑发展”的背景,就是对全市产业行业分布、人才类别、需求数量、学历知识结构、能力和经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与摸底,在制订“人才开发路线图”的基础上,实现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此,中山市专门出台了“人才支撑发展计划”,瞄准“四重”(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配人才,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用具体的行动、具体的项目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通过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跨越发展实现中山经济社会优化发展。 
  所谓为重点区域配人才,是指针对市内产业高度聚集、具有传统优势的区域优先匹配人才。比如,翠亨新区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创新型开发区,是中山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火炬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是目前中山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小榄镇是中山历史悠久的传统强镇,长期位居全国百强镇前5名。因此,中山市把翠亨新区作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把火炬开发区、小榄镇分别作为人才工作示范区,根据不同地区的人才分布状况和产业发展特点,分别出台不同的扶持政策,形成“引才磁场”和“聚才洼地”。 
  为重点行业配人才,即为装备制造、游戏游艺、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中山支柱产业进行优先匹配人才。这些行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为了配合上述行业的发展,中山市根据不同的产业制定出台不同的政策,为产业发展优先配置人才,以行业领军人才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 
  为重点企业配人才,就是对上市企业、重点企业和“新三百”企业,从引进、培养、服务、提升经营管理队伍素质等方面,量身定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和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为重点项目配人才,即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每年重大项目推进实施情况,及时培养引进各阶段所需的紧缺适用人才,以人才工作促进中山市重点项目加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关链接 
  中山人才工作时间轴 
  ●2010年8月30日:中山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中委〔2010〕7号),成为贯穿随后22 项相关配套政策的主线。 
  ●2011年3月18日:中山市首个院士工作站在中山大桥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侯保荣被聘为驻站院士。 
  ●2011年8月2日:设置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 
  ●2011年10月17日:召开建市历史上最高规格的人才工作会议,发布《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并首次提出打造珠江口西岸“产业高地、人才福地”目标。 
  ●2011年12月27日:省市共建“广东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致力打造人才成长、海归创业、企业壮大的“摇篮”。 
  ●2012年3月28日:在每年一度的“3•28”中山老字号招商盛会中,创新性地同步举办招才引智活动。 
  ●2012年6月22日:“中山市爱才重才奖”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十大精品”项目。 
  ●2013年1月18日:中山“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被评为全省组织系统特色工作。 
  ●2013年2月6日:把已历23届的“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正式更名为“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 
  ●2013年12月30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广东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留创园。 
  ●2014年1月8日: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成立,成为中山市爱才重才的重要基地、招才引智的形象窗口。 
  ●2014年3月25日—4月2日:“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举办首届“中山人才节”,开展15项招才引智主题活动。 
  作者:文/本报记者吴娟 谭华健